当百年啤酒的麦香与百年矿泉的清冽相遇,一场承载城市记忆与时代使命的国企改革悄然拉开帷幕。
近日,青岛市国资委传来消息,将启动青岛啤酒集团与青岛饮料集团战略性重组,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为核心,进行资源协同与产业链互补。这场改革不仅是两大企业从"单兵突进"到"生态共赢"的战略跨越,更折射出一座城市以国企改革撬动产业能级跃升的雄心,既是青岛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的关键布局,也是老字号品牌通过市场化重组回应消费升级的创新实践。
改革深化:国资布局的青岛路径
根据《青岛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青岛明确提出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此次青岛啤酒集团(下称"青啤集团")与青岛饮料集团的战略重组,正是这一顶层设计的典型落地案例。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饮料集团旗下拥有崂山矿泉水、华东葡萄酒等知名品牌,而青啤集团作为啤酒行业领军企业,产品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次重组通过整合食品饮料产业链资源,将构建覆盖酒精与非酒精饮品的全产业链生态,并构建"酒精+非酒精"全品类矩阵,既巩固啤酒主业优势,又拓展健康饮品等高成长性赛道。从区域经济视角观察,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城市,青岛通过此次重组将进一步强化其在华北饮品市场的主导地位,并为培育地方第二家食品饮料上市公司奠定基础。
据了解,青岛饮料集团100%股权将无偿划转至青啤集团,旗下崂山矿泉水、青岛葡萄酒等品牌总估值达440亿元,重组后,青啤集团依托成熟的渠道网络和资本运作能力,有望盘活青岛饮料集团的"沉睡资产",实现"1+1##_FORMAT_GT_##2"的协同效应。
生态重构:从单兵突进到协同共赢
在产品矩阵层面,青岛饮料集团的矿泉水、碳酸饮料、葡萄酒等非酒精饮品,可与青啤的啤酒业务形成消费场景互补。青啤集团近年来通过收购雀巢水业务、推出王子海藻苏打水等动作布局健康饮品板块,而青岛饮料集团旗下的崂山矿泉水(中国首瓶天然矿泉水)、崂山可乐、白花蛇草水等产品在高端市场和特色化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渠道整合成为此次战略重组的关键变量。重组后,青啤集团覆盖全球的渠道网络和终端门店,将助力青岛饮料集团突破区域市场局限,加速全国化、全球化布局,通过渠道共享,崂山矿泉水可快速接入餐饮终端;青啤成熟的电商布局也将为青岛饮料集团拓展新零售场景。供应链协同效应同样值得关注,依托青啤集团的供应链优势,青岛饮料集团原有板块预计将产生显著的降本增效空间。
价值跃升:上市企业打开想象空间
尽管此次重组暂未涉及上市公司青岛啤酒(600600.SH)的股权变动,但集团层面的资源整合为未来资产注入预留了想象空间。青岛饮料集团的健康饮品业务与青啤股份的高端啤酒战略形成互补,有望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截至2025年3月26日,青岛啤酒A股市值达1047亿元,市盈率为24倍。若未来青岛饮料集团核心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其估值逻辑将从单一啤酒龙头转向综合性饮品巨头。参照农夫山泉(包装水占营收过半)和今麦郎(凉白开品类第一)的估值体系,崂山矿泉水等品牌的价值重估或将显著提升青啤股份的资产溢价空间。
样本价值:国企改革的化学融合
青岛国资此次战略重组,既是落实国家"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具体实践,也是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动求变。青岛饮料集团与青啤集团的整合,将推动国有资本实现从"物理重组"向"化学融合"的质变。现阶段,其价值更多体现在战略层面:通过资源聚合探索老字号品牌焕新、区域市场突围的可能性,而非追求短期业绩爆发。
这场改革虽未必能立即改写行业格局,但其探索过程本身已具示范价值:通过跨品类整合、全渠道协同和资本赋能,青啤集团与青岛饮料集团的深度融合,不仅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开辟新路径,更为中国饮品产业格局注入新动能,有望成为地方国企通过市场化重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典范。